1 给排水专业


1.1 一般规定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1)8.1.2  城镇(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应沿可通行消防车的街道设置市政消火栓系统。
    民用建筑、厂房、仓库、储罐(区)和堆场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应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建筑体积不大于 3000m³的戊类厂房,居住区人数不超过 500 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两层的居住区,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2)8.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系统以及下列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
        1 超过 5 层的公共建筑;
        2 超过 4 层的厂房或仓库;
        3 其他高层建筑;
        4 超过 2 层或建筑面积大于 10000㎡地下建筑(室)。
    (3)8.2.1 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1 建筑占地面积大于 300㎡的厂房和仓库;

1.2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3.2.1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应根据当地火灾统计资料、火灾扑救用水量统计资料、灭火用水量保证率、建筑的组成和市政给水管网运行合理性等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2)3.2.2  城镇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设计流量不应小于表 3.2.2 的规定。
    (3)3.2.3  工业园区、商务区、居住区等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宜根据其规划区域的规模和同一时间的火灾起数,以及规划中的各类建筑室内外同时作用的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之和经计算分析确定。
    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1)4.0.5 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的有关规定。

1.3 消防水源
1.3.1 一般规定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4.1.1 在城乡规划区域范围内,市政消防给水应与市政给水管网同步规划、设计与实施。
    (2)4.1.2 消防水源水质应满足水灭火设施的功能要求。
    (3)4.1.3 消防水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给水、消防水池、天然水源等可作为消防水源,并宜采用市政给水;
        2 雨水清水池、中水清水池、水景和游泳池可作为备用消防水源。
    (4)4.1.4  消防给水管道内平时所充水的 pH 值应为 6.0~9.0。
    (5)4.1.5 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的消防水池、水塔和高位消防水池等应采取防冻措施。
    (6)4.1.6 雨水清水池、中水清水池、水景和游泳池必须作为消防水源时,应有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和水质的技术措施。
1.3.2 市政给水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4.2.1 当市政给水管网连续供水时,消防给水系统可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2)4.2.2 用作两路消防供水的市政给水管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市政给水厂应至少有两条输水干管向市政给水管网输水;
        2 市政给水管网应为环状管网;
        3 应至少有两条不同的市政给水干管上不少于两条引入管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
1.3.3 消防水池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4.3.1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时,应设置消防水池:
        1 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网或入户引入管不能满足室内、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 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条入户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20L/s 或建筑高度大于 50m;
        3 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小于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4.3.2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市政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2 当市政给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
    (3)4.3.3  消防水池进水管应根据其有效容积和补水时间确定,补水时间不宜大于 48h,但当消防水池有效总容积大于 2000m³时,不应大于 96h。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 DN100。
    (4)4.3.4 当消防水池采用两路消防供水且在火灾情况下连续补水能满足消防要求时,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 100m³。当仅设有消火栓系统时不应小于 50m³。
    (5)4.3.5  火灾时消防水池连续补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池应采用两路消防给水;
        2 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连续补水流量应按消防水池最不利进水管供水量计算,并可按下式计算:
q f=3600Aν
        3 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和流量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或其他给水管网的压力、入户引入管管径、消防水池进水管管径,以及火灾时其他用水量等经水力计算确定,当计算条件不具备时,给水管的平均流速不宜大于 1.5m/s。
    (6)4.3.6  消防水池的总蓄水有效容积大于 500m³时,宜设两格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当大于 1000m³时,应设置能独立使用的两座消防水池。每格(或座)消防水池应设置独立的出水管,并应设置满足最低有效水位的连通管,且其管径应能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要求。
    (7)4.3.7  储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池应设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应大于 6.0m;
        2 取水口(井)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 15m;
        3 取水口(井)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等构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 40m;
        4 取水口(井)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不宜小于 60m,当采取防止辐射热保护措施时,可为 40m。
    (8)4.3.8  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共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9)4.3.9 消防水池的出水、排水和水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池的出水管应保证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能被全部利用;
        2 消防水池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并应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值班室等地点设置显示消防水池水位的装置,同时应有最高和最低报警水位;
        3 消防水池应设置溢流水管和排水设施,并应采用间接排水。

    (10)4.3.10 消防水池的通气管和呼吸管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池应设置通气管;
        2 消防水池通气管、呼吸管和溢流水管等应采取防止虫鼠等进入消防水池的技术措施。
    (11)4.3.11  高位消防水池的最低有效水位应能满足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所需的工作压力和流量,且其有效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消防用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位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出水、排水和水位,应符合本规范第 4.3.8 条和第 4.3.9 条的规定;
        2 高位消防水池的通气管和呼吸管等应符合本规范第 4.3.10 条的规定;
        3 除可一路消防供水的建筑物外,向高位消防水池供水的给水管不应少于两条;
        6 高位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且消防水池及其支承框架与建筑构件应连接牢固。
1.3.4 天然水源及其他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4.4.1  井水等地下水源可作为消防水源。
    (2)4.4.2  井水作为消防水源向消防给水系统直接供水时,其最不利水位应满足水泵吸水要求,其最小出流量和水泵扬程应满足消防要求,且当需要两路消防供水时,水井不应少于两眼,每眼井的深井泵的供电均应采用一级供电负荷。
    (3)4.4.3  江、河、湖、海、水库等天然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应根据城乡规模和工业项目的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和经济合理性等综合因素确定,宜为 90%~97%。但村镇的室外消防给水水源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可根据当地水源情况适当降低。
    (4)4.4.4  当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天然水源时,应采取防止冰凌、漂浮物、悬浮物等物质堵塞消防水泵的技术措施,并应采取确保安全取水的措施。
    (5)4.4.5 当天然水源等作为消防水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地表水作为室外消防水源时,应采取确保消防车、固定和移动消防水泵在枯水位取水的技术措施;当消防车取水时,最大吸水高度不应超过 6.0m;
        2 当井水作为消防水源时,还应设置探测水井水位的水位测试装置。

    (6)4.4.6  天然水源消防车取水口的设置位置和设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中有关地表水取水的规定,且取水头部宜设置格栅,其栅条间距不宜小于50mm,也可采用过滤管。
    (7)4.4.7  设有消防车取水口的天然水源,应设置消防车到达取水口的消防车道和消防车回车场或回车道。

1.4 给水形式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6.1.1  消防给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功能、体积、高度、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重要性、次生灾害、商务连续性、水源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其可靠性和供水方式,并应满足水灭火系统所需流量和压力的要求。
    (2)6.1.2  城镇消防给水宜采用城镇市政给水管网供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镇市政给水管网及输水干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的有关规定。
        2 工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宜采用两路消防供水。
        3 当采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每个天然水源消防取水口宜按一个市政消火栓计算或根据消防车停放数量确定。
        4 当市政给水为间歇供水或供水能力不足时,宜建设市政消防水池,且建筑消防水池宜有作为市政消防给水的技术措施。
        5 城市避难场所宜设置独立的城市消防水池,且每座容量不宜小于 200m³。
    (3)6.1.3  建筑物室外宜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当采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两路消防供水,除建筑高度超过 54m 的住宅外,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小于等于 20L/s 时可采用一路消防供水;
        2 室外消火栓应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4)6.1.4  工艺装置区、储罐区、堆场等构筑物室外消防给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艺装置区、储罐区等场所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但当无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冷却水系统和消防炮,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不大于 30L/s,且在城镇消防站保护范围内时,可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
        2 堆场等场所宜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但当可燃物堆场规模大、堆垛高、易起火、扑救难度大,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5)6.1.5  市政消火栓或消防车从消防水池吸水向建筑供应室外消防给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消防车吸水的室外消防水池的每个取水口宜按一个室外消火栓计算,且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 150m。
        2 距建筑外缘 5m~150m 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但当为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水时,距建筑外缘 5m~40m 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3 当市政给水管网为环状时,符合本条上述内容的室外消火栓出流量宜计入建筑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但当市政给水管网为枝状时,计入建筑的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宜超过一个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
    (6)6.1.6  当室外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宜与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合用。
    (7)6.1.7  独立的室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宜采用稳压泵维持系统的充水和压力。
    (8)6.1.8  室内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且不应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但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系统和仅设有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水龙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时,可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用。
    (9)6.1.9  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层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0㎡且层数超过 2 层的公共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2 其他建筑应设置高位消防水箱,但当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确有困难,且采用安全可靠的消防给水形式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但应设稳压泵;
        3 当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在满足生产、生活最大小时用水量后,仍能满足初期火灾所需的消防流量和压力时,市政直接供水可替代高位消防水箱。
    (10)6.1.10  当室内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仅采用稳压泵稳压,且为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大于 20L/s 的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住宅时,消防水泵的供电或备用动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水泵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当不能满足一级负荷要求供电时应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备用动力;
        2 工业建筑备用泵宜采用柴油机消防水泵。
    (11)6.1.11 建筑群共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矿企业消防供水的最大保护半径不宜超过 1200m,且占地面积不宜大于200h㎡;
        3 公共建筑宜为同一产权或物业管理单位。
    (12)6.1.12  当市政给水管网能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且市政允许消防水泵直接吸水时,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水泵宜直接从市政给水管网吸水,但城镇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宜大于建筑的室内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之和。

1.5 消火栓系统选择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7.1.1  市政消火栓和建筑室外消火栓应采用湿式消火栓系统。
    (2)7.1.5  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城市隧道及其他构筑物的消火栓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并宜采用干式消火栓系统和干式室外消火栓。

1.6 市政消火栓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7.2.1  市政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在严寒、寒冷等冬季结冰地区宜采用干式地上式室外消火栓,严寒地区宜增设消防水鹤。当采用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地下消火栓井的直径不宜小于 1.5m,且当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取水口在冰冻线以上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2)7.2.2  市政消火栓宜采用直径 DN150 的室外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 150mm 或 100mm 和两个直径为 65mm 的栓口;
        2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 100mm 和 65mm 的栓口各一个。
    (3)7.2.3  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度超过 60m 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
    (4)7.2.4  市政桥桥头和城市交通隧道出入口等市政公用设施处,应设置市政消火栓。
    (5)7.2.5  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150m,间距不应大于 120m。
    (6)7.2.6  市政消火栓应布置在消防车易于接近的人行道和绿地等地点,且不应妨碍交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 0.5m,并不应大于 2.0m;
        2 市政消火栓距建筑外墙或外墙边缘不宜小于 5.0m;
        3 市政消火栓应避免设置在机械易撞击的地点,确有困难时,应采取防撞措施。
    (7)7.2.7  市政给水管网的阀门设置应便于市政消火栓的使用和维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的有关规定。
    (8)7.2.8  当市政给水管网设有市政消火栓时,其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应小于 0.14MPa,火灾时水力最不利市政消火栓的出流量不应小于 15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9)7.2.9  严寒地区在城市主要干道上设置消防水鹤的布置间距宜为 1000m,连接消防水鹤的市政给水管的管径不宜小于 DN200。
    (10)7.2.10 火灾时消防水鹤的出流量不宜低于 30L/s,且供水压力从地面算起不应小于0.10MPa。
    (11)7.2.11 地下式市政消火栓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1.7  管网
1.7.1 一般规定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8.1.1  当市政给水管网设有市政消火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市政消火栓的市政给水管网宜为环状管网,但当城镇人口小于 2.5  万人时,可为枝状管网;
        2 接市政消火栓的环状给水管网的管径不应小于 DN150,枝状管网的管径不宜
小于 DN200。当城镇人口小于 2.5 万人时,接市政消火栓的给水管网的管径可适当减少,环状管网时不应小于 DN100,枝状管网时不宜小于 DN150;
        3 工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等区域采用两路消防供水,当其中一条引入管发生故障时,其余引入管在保证满足 70%生产生活给水的最大小时设计流量条件下,应仍能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2)8.1.2  下列消防给水应采用环状给水管网:
        1 向两栋或两座及以上建筑供水时;
        2 向两种及以上水灭火系统供水时;
        3 采用设有高位消防水箱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
        4 向两个及以上报警阀控制的自动水灭火系统供水时。
    (3)8.1.3  向室外、室内环状消防给水管网供水的输水干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输水干管应仍能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
    (4)8.1.4  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两路消防供水时应采用环状管网,但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时可采用枝状管网;
        2 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 DN100;
        3 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 5 个;
        4 管道设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的有关规定。
    (5)8.1.5  室内消防给水管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大于 20L/s,且室内消火栓不超过 10 个时,除本规范第 8.1.2 条外,可布置成枝状;
        2 当由室外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系统直接供水时,合用系统除应满足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以及生产和生活最大小时设计流量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压力要求;
        3 室内消防管道管径应根据系统设计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室内消火栓竖管管径应根据竖管最低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 DN100。
    (6)8.1.6 室内消火栓环状给水管道检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消火栓竖管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1根,当竖管超过4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2根;
        2 每根竖管与供水横干管相接处应设置阀门。
    (7)8.1.7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宜与自动喷水等其他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泵时,供水管路沿水流方向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8)8.1.8 消防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速不宜大于2.5m/s,自动水灭火系统管道设计流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 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的有关规定,但任何消防管道的给水流速不应大于 7m/s。
1.7.2 管道设计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8.2.1 消防给水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器材、管材管件、阀门和配件等系统组件的产品工作压力等级,应大于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且应保证系统在可能最大运行压力时安全可靠。
    (2)8.2.2 低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和其他给水管网等的系统工作压力确定,且不应小于 0.60MPa。
    (3)8.2.3 高压和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根据系统在供水时,可能的最大运行压力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位消防水池、水塔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为高位消防水池、水塔最大静压;
        2 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的工作压力确定;
        3 采用高位消防水箱稳压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为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压力与水泵吸水口最大静水压力之和;
        4 采用稳压泵稳压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系统工作压力,应取消防水泵零流量时的压力、消防水泵吸水口最大静压二者之和与稳压泵维持系统压力时两者其中的较大值。
    (4)8.2.12 消防给水管道不宜穿越建筑基础,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防护套管等保护措施。
1.7.3 管道阀门及其他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8.3.1  消防给水系统的阀门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地管道的阀门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当设置在阀门井内时可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闸阀;
        2 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宜采用蝶阀、明杆闸阀或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等;
        3 室外架空管道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或耐腐蚀的明杆闸阀;
        4 埋地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阀门,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或不锈钢阀门,室外架空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阀门或不锈钢阀门。
    (2)8.3.2 消防给水系统管道的最高点处宜设置自动排气阀。
    (3)8.3.3 消防水泵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宜采用水锤消除止回阀,当消防水泵供水高度超过 24m 时,应采用水锤消除器。当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有囊式气压水罐时,可不设水锤消除设施。
    (4)8.3.4 减压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减压阀应设置在报警阀组入口前,当连接两个及以上报警阀组时,应设置备用减压阀;
        2 减压阀的进口处应设置过滤器,过滤器的孔网直径不宜小于 4 目/c㎡~5 目/c㎡,过流面积不应小于管道截面积的 4 倍;
        3 过滤器和减压阀前后应设压力表,压力表的表盘直径不应小于 100mm,最大量程宜为设计压力的 2 倍;
        4 过滤器前和减压阀后应设置控制阀门;
        5 减压阀后应设置压力试验排水阀;
        6 减压阀应设置流量检测测试接口或流量计;
        7 垂直安装的减压阀,水流方向宜向下;
        8 比例式减压阀宜垂直安装,可调式减压阀宜水平安装;
        9 减压阀和控制阀门宜有保护或锁定调节配件的装置;
        10  接减压阀的管段不应有气堵、气阻。
    (5)8.3.5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生活、生产给水系统管网直接供水时,应在引入管处设置倒流防止器。当消防给水系统采用有空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时,该倒流防止器应设置在清洁卫生的场所,其排水口应采取防止被水淹没的技术措施。
    (6)8.3.6 在寒冷、严寒地区,室外阀门井应采取防冻措施。
    (7)8.3.7 消防给水系统的室内外消火栓、阀门等设置位置,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识。

1.8 水力计算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10.1.8  市政给水管网直接向消防给水系统供水时,消防给水入户引入管的工作压力应根据市政供水公司确定值进行复核计算。

1.9 施工
1.9.1 一般规定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12.1.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
1.9.2 施工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12.3.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水泵、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消防气压给水设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供水设施及其附属管道安装前,应清除其内部污垢和杂物;
        2 消防供水设施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其安装位置应便于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
        3 管道的安装应采用符合管材的施工工艺,管道安装中断时,其敞口处应封闭。
    (2)12.3.3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水位、出水量、有效容积、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的有关规定;
        3 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出水管或水泵吸水管应满足最低有效水位出水不掺气的技术要求;
        4 安装时池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装配和检修的需要;
        5 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进出水等管道应加设防水套管,钢板等制作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的进出水等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对有振动的管道应加设柔性接头。组合式消防水池或消防水箱的进水管、出水管接头宜采用法兰连接,采用其他连接时应做防锈处理;
        6 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溢流管、泄水管不应与生产或生活用水的排水系统直接相连,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
    (3)12.3.7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管道和阀门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的有关规定;
        3 地下式消火栓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应正对井口。顶部进水口或顶部出水口与消防井盖底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0.4m,井内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应做好防水措施;
        4 地下式室外消火栓应设置永久性固定标志;
        5 当室外消火栓安装部位火灾时存在可能落物危险时,上方应采取防坠落物撞击的措施;
        6 市政和室外消火栓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妨碍交通,在易碰撞的地点应设置防撞设施。
    (4)12.3.8  市政消防水鹤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市政消防水鹤的选型、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管道和阀门的施工和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的有关规定;
        3 市政消防水鹤的安装空间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不应妨碍市政道路和人行道的畅通。

1.10 系统调试与验收
1.10.1 系统调试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13.1.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完成后进行,并应具备下列条件:
        1 天然水源取水口、地下水井、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等蓄水和供水设施水位、出水量、已储水量等符合设计要求;
    (2)13.1.3  水源调试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设计要求核实高位消防水箱、高位消防水池、消防水池的容积,高位消防水池、高位消防水箱设置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消防储水应有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当有江河湖海、水库和水塘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应验证其枯水位、洪水位和常水位的流量符合设计要求。地下水井的常水位、出水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时,应测试市政供水的压力和流量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流量;
1.10.2 系统验收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13.2.1  系统竣工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质检、设计、施工、监理参加,验收不合格不应投入使用。
    (2)13.2.4  水源的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检查室外给水管网的进水管管径及供水能力,并应检查高位消防水箱、高位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池等的有效容积和水位测量装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当采用地表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时,其水位、水量、水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10.3  维护管理
    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
    (1)14.0.1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应有管理、检查检测、维护保养的操作规程;并应保证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维护管理应按本规范附录 G 的要求进行。
    (2)14.0.12  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减压阀、报警阀和阀门等,应有明确的标识。
    (3)14.0.14  永久性地表水天然水源消防取水口应有防止水生生物繁殖的管理技术措施。
    (4)14.0.15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发生故障,需停水进行修理前,应向主管值班人员报告,并应取得维护负责人的同意,同时应临场监督,应在采取防范措施后再动工。

1.11 给水泵站及给水厂
1.11.1 输配水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1)4.0.5  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的有关规定。
    (2)7.1.10  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按下列 3 种设计工况校核:
        1 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
        2 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
        3 最不利管道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
    (3)7.1.13  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管道的最小直径和室外消火栓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4)7.5.11  消火栓、空气阀和阀门井等设备及设施应有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5)7.6.6  管网供水区域较大,距离净水厂较远,且供水区域有合适的位置和适宜的地形,可考虑在水厂外建高位水池、水塔或调节水池泵站。调节容积应根据用水区域供需情况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
1.11.2 泵房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1)6.1.12  泵房的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及《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1)5.1.3  站区布置应满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持等要求。
    (2)5.1.5  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
    (3)6.1.22  泵站建筑物、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 6.1.22 的规定。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 的有关规定。
1.11.3 水厂总体设计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1)8.0.15  水厂生产和附属生产及生活等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
1.11.4 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配
    1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1)9.2.12  高锰酸钾的储存、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按防爆建筑设计,并应有防尘和集尘设施。
    (2)9.2.13  粉末活性炭的储存、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按防爆建筑设计,并应有防尘和集尘设施。
1.11.5 消毒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1)9.9.14  所有连接在加氯岐管上的氯瓶均应设置电子秤或者磅秤;采用温水加温氯瓶气化时,设计水温应低于 40℃;氯瓶、氨瓶与加注设备之间应设置防止水或液氯倒灌的截止阀、逆止阀和压力缓冲罐。
    (2)9.9.15  氯库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40℃以内,氯(氨)库和加氯(氨)间室内采暖应采用散热器等无明火方式,散热器不应邻近 氯(氨)瓶和投加设备布置。
    (3)9.9.16  加氯(氨)间、氯(氨)库和氯蒸发器间应采用下列安全措施:
        1 氯库不应设置阳光直射氯(氨)瓶的窗户。氯库应设置单独外开的门,并不应设置与加氯间和氯蒸发器间相通的门。氯库大门上应设置人行安全门,其安全门应向外开启,并能自行关闭。
        2 加氯(氨)间、氯(氨)库和氯蒸发器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并应设置直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和固定观察窗。
        3 加氯(氨)间和氯(氨)库应设置低、高检测极限的泄漏检测仪和报警设施。
        4 氯库、加氯间和氯蒸发器间应设置事故漏氯吸收处理装置,处理能力按 1h 处理 1 个满瓶漏氯量计,处理后尾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的有关规定。漏氯吸收装置应设在临近氯库的单独的房间内,氯库、加氯间和氯蒸发器间的地面应设置通向事故漏氯吸收处理装置的吸气地沟。
        5 氯库应设置专用的空瓶存放区。

        6 加氯间和氯库的建筑均应按防爆建筑要求进行设计,房间内的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设备。
    (4)9.9.17  加氯(氨)间、氯(氨)库和氯蒸发器间的通风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氯(氨)间、氯(氨)库和氯蒸发器间应设每小时换气 8 次~12 次的通风系统;
        2 加氯间、氯库和氯蒸发器间的通风系统应设置高位新鲜空气进口和低位室内空气排至室外高处的排放口;
        3 加氨间及氨库的通风系统应设置低位进口和高位排出口;
        4 氯(氨)库应设根据氯(氨)气泄漏量启闭通风系统或漏氯吸收处理装置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
    (5)9.9.18  加氯(氨)间、氯(氨)库和氯蒸发器间外部应设有室内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室外开关以及防毒护具、抢救设施和抢修工具箱等。

    (6)9.9.19  加氯、加氨管道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输送氯和氨的有压部分管道应采用特殊厚壁无缝钢管,加氯(氨)间真空管道及氯(氨)水溶液管道及取样管等应采用塑料等耐腐蚀管材。
    (7)9.9.20  氯瓶和氨瓶应分别存放在单独的仓库内,且应与加氯间(或氯蒸发器间)和加氨间毗连。
    液氯(氨)瓶库应设置起吊机械设备,起重量应大于满瓶重量的一倍以上。库房的出入口要便于瓶的装卸进出。
    液氯(氨)库的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城镇水厂可按最大用量的 7d~15d计算。
    (8)9.9.25  制备二氧化氯的原材料氯酸钠、亚氯酸钠和盐酸、氯气等严禁相互接触,必须分别贮存在分类的库房内,贮放槽应设置隔离墙。
    (9)9.9.26  二氧化氯发生与投加设备应设在独立的设备间内,并应与原料库房毗邻且设置观察原料库房的固定观察窗。
    (10)9.9.27  二氧化氯消毒系统的各原料库房与设备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个房间应相互隔开,室内应互不连通;
        2 各个房间均应设置直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外部均应设室内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室外开关以及放置防毒护具、抢救设施和抢修工具箱等;
        3 氯酸钠、亚氯酸钠库房建筑均应按防爆建筑要求进行设计;
        4 原料库房与设备间均应有保持良好通风的设备,每小时换气应为 8 次~12 次,室内应备有快速淋浴、洗眼器;氯酸钠、亚氯酸钠库房应有保持良好干燥状态的设备,盐酸库房内应设置酸泄漏的收集槽,氯瓶库房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 9.9.14 条~第 9.9.18 条的有关规定;
        5 二氧化氯发生与投加设备间应配备二氧化氯泄漏的低、高检测极限检测仪和报警设施,并室内应设喷淋装置。

    (11)9.9.37  次氯酸钠发生器上部应设密封罩收集电解产生的氢气,罩顶应设专用高位通风管直接伸至户外,且出风口应远离火种、不受雷击。次氯酸钠发生器所在建筑的屋顶不得有吊顶、梁顶无通气孔的下翻梁。
    (12)9.9.38 次氯酸钠发生器及制成液储存设施的所在房间应设置每小时换气 8 次~12次的高位通风的机械通风设备,在房间出入口附近应至少设置一套快速淋浴、洗眼器。
1.11.6 臭氧氧化
    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1)9.10.12  以空气或制氧机为气源的气源装置应设在室内,并应采取隔音降噪措施。
    除臭氧发生车间外,液氧储罐、制氧站与其他各类建筑的防火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  的有关规定;液氧储罐四周宜设栅栏或围墙,并不应设产生可燃物的设施,四周地面和路面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  规定的范围设置非沥青路面层的不燃面层。
    采用液氧储罐或制氧机气源装置时,厂区应有满足液氧槽车通行、转弯和回车要求的道路和场地。
    (2)9.10.19  臭氧发生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臭氧发生间内应设置每小时换气 8 次~12 次的机械通风设备,通风系统应设置高位新鲜空气进口和低位室内空气排至室外高处的排放口;
    2 应设置臭氧泄漏低、高检测极限的检测仪和报警设施;
    3 车间入口处的室外应放置防护器具、抢救设施和工具箱,并应设置室内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室外开关。

1.12 污水泵站及污水厂
1.12.1  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4.6.1  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废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
    (2)4.6.2  水封深度不应小于 0.25m,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3)4.6.3  水封井以及同一管道系统中的其他检查井,均不应设在车行道和行人众多的地段,并应适当远离产生明火的场地。
1.12.2  泵站
    1《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1)5.1.3  站区布置应满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消防、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持等要求。
    (2)5.1.5  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
    (3)6.1.22  泵站建筑物、构筑物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不应低于表 6.1.22 的规定。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 的有关规定。
1.12.3 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6.1.6  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构筑物宜根据情况尽可能分别集中布置。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应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各种管道以及养护、维修和管理的要求。
    (2)6.1.8  厂区消防的设计和消化池、贮气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装置、污泥焚烧装置及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3)6.1.14  污水厂内各种管渠应全面安排,避免相互干扰。管道复杂时宜设置管廊。处理构筑物间输水、输泥和输气管线的布置应使管渠长度短、损失小、流行通畅、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污水处理构筑物间的管渠连通,在条件适宜时,应采用明渠。
    管廊内应设通风、照明、广播、电话、火警及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独立的排水系统、吊物孔、人行通道出入口和维护需要的设施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1.12.4 污水处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由于排水工程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规定,建筑物应按二级耐火等级考虑。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以及室内设置的消防设施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规定。
    (2)6.13.4  消毒设施和有关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的有关规定。
1.12.5  污泥处理和处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7.3.9  厌氧消化池溢流和表面排渣管出口不得放在室内,并必须有水封装置。厌氧消化池的出气管上,必须设回火防止器。
    (2)7.3.10  用于污泥投配、循环、加热、切换控制的设备和阀门设施宜集中布置,室内应设置通风设施。厌氧消化系统的电气集中控制室不宜与存在污泥气泄漏可能的设施合建,场地条件许可时,宜建在防爆区外。
    (3)7.3.11  污泥气贮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阀门控制间、污泥气管道层等可能泄漏污泥气的场所,电机、仪表和照明等电器设备均应符合防爆要求,室内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污泥气泄漏报警装置。
    (4)7.3.12  污泥气贮罐的容积宜根据产气量和用气量计算确定。缺乏相关资料时,可按6h~10h  的平均产气量设计。污泥气贮罐内、外壁应采取防腐措施。污泥气管道、污泥气贮罐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的规定。
    (5)7.3.13  污泥气贮罐超压时不得直接向大气排放,应采用污泥气燃烧器燃烧消耗,燃烧器应采用内燃式。污泥气贮罐的出气管上,必须设回火防止器。
    (6)7.6.13  热干化车间和热干化产品贮存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1.12.6 地下污水处理厂
    1 《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
    (1)7.4.1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消防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的有关规定。
    (2)7.4.2  地下厂区结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宜按戊类厂房标准划分防火分区。如需突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对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限制,应进行消防专项论证。
    (3)7.4.3  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  的要求时,可作为消防水源,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所需的水量和水质要求。
    (4)7.4.4  地下厂区应设置消火栓系统,并应符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的有关规定。地下变电所、配电室宜设置气体灭火系统,并应符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  的有关规定。地下厂区、地面层建筑物内应配备手提灭火器,并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的有关规定。
    (5)7.4.5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设置集中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消防联动控制的要求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GB16806 的有关规定。
    (6)7.4.6  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探测器:
        1)变电所、配电室、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泵房等火灾发生期间仍需继续工作的场所;
        2)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及其合用前室、走道、楼梯间。
     (7)7.4.7  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的有关规定。排烟及补风系统可与送、排风系统兼用。
    (8)7.4.8  水处理构筑物层管廊应设置事故后机械排烟设施。主通道宜通过采光井、通风井等自然排烟,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9)7.4.9  设置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房间应设置事故后排风系统,并设置下排风口。事故后排风系统的手动电气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外便于操作处。
    (10)7.4.10 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主供电负荷等级。
    (11)7.4.11  主要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中央控制室、变电所、配电室等厂内重要部位,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 及《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  的有关规定。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 ㎡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急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1.0h。

目录导航